當腳步踏上杭州國際馬拉松的賽道,奔跑便不再只是身體的前行。在這42.195公里的旅程中,思緒如錢塘江水般奔涌,交織著汗水與感悟。
起跑時,晨曦微露,西湖的薄霧尚未散去。我想起蘇軾‘欲把西湖比西子’的詩句,忽然明白這場馬拉松不只是競技,更是一次與千年古城的對話。每一步踩過的青石板,都可能印著白居易、林逋的足跡。
穿過北山街,梧桐葉飄落肩頭。我在想: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?有人追求速度,有人享受過程;有人中途退場,有人堅持到底。而此刻,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同行,雖然語言不通,但喘息聲和腳步聲譜成了共同的語言。
跑到錢塘江畔,潮聲陣陣。我想起伍子胥的傳說,想起‘弄潮兒向濤頭立’的勇氣。馬拉松最難的不是起跑時的激情,而是三十公里后的堅持。當‘撞墻期’來臨,每抬一次腿都像舉起千斤重擔,這時支撐我們的不是體能,而是內心深處那個不言放棄的自己。
最后五公里,雷峰塔在望。我想起白娘子的故事——千年修行只為一念執著。我們這些跑者,何嘗不是在用雙腳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?雖然沒人記得第287名選手是誰,但對自己而言,每一個戰勝惰性的清晨,每一次突破極限的瞬間,都是生命中最璀璨的勛章。
沖過終點時,夕陽正好。志愿者遞來的不再是礦泉水,而是整座城市的溫情。我在想:馬拉松最美的不是獎牌,而是在奔跑中重新認識的城市,在極限處遇見的自己,在疲憊時收到的每一個微笑。
杭州馬拉松,跑的是路,想的是人生。當我們脫下跑鞋,這些思緒會繼續在生活的賽道上延伸,直到下一次起跑的槍聲響起。